3月12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综合预算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座谈会在延长校区举行,会议邀请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校财务处处长褚贵忠,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督导、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吴小华,复旦大学公共预算与绩效评价中心主任张平,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朝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委书记韩挺,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方慧等专家学者就学院综合预算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进行座谈。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执行院长金江波,副院长毛冬华等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探讨上海美术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综合预算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治理优化路径。会议由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主持。

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做重要讲话。他指出,如何在保障艺术教育特色的同时,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综合预算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治理提升资金使用效能,重点保障学科评估攻坚、新校区建设及师资引进,并探索“成本-效益”双导向激励机制,同时预算的编制要突出其主动性、灵活性以及计划性。他对学院综合预算改革提出五方面建议:一是统筹管理,将人事、资产与预算深度融合;二是聚焦重点,以“少而精”策略推动重点事项发展;三是强化绩效,建立清晰目标与成本控制平衡机制;四是完善内控,确保发展与安全并重;五是统筹当前任务与学院长远定位,明确服务国家、服务上海、服务上海大学的战略使命。
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陈书记表示,当前学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专家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围绕预算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以下核心建议:一是强化预算资源配置的学科导向,建议通过孵化期项目灵活支持创新方向,建立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推动差异化发展路径,在特色领域打造全球影响力,探索与城市战略需求深度契合的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三是完善治理体系与风险防控机制,优化“零基预算+绩效挂钩”管理模式,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四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与空间资源整合,对标国际一流院校标准,在人才激励机制、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此外,专家们普遍认为需健全多元筹资机制,通过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式形成可持续的“造血功能”,为学科竞争力提升提供长效支撑。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综合预算改革的推进情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