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不再被地理所限
当思想在时空中回响
2025无问西国际对话展:从上海到罗马
2025年7月14至9月14日
即将亮相意大利罗马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展览介绍
在中意建交55周年、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意大利罗马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意大利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罗马艺术大学、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荣誉支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项目资助的“2025无问西东国际对话展:从上海到罗马”将于2025年7月14日至9月14日,在意大利罗马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汇聚了46位中国和意大利艺术家,构建起一场跨越地域、文化与时空的当代艺术对话。展览以“时空的映照”“观念的拓界”“图景的生成”为三大主题单元,通过绘画、雕塑等多元媒介,探讨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地方经验与全球语境的交汇与重构,呈现当代艺术在多样性中激发共鸣的可能。
对于中国而言,“无问西东”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生动实践,是以当代艺术语言介入世界叙事体系的重要尝试。不仅丰富了世界对于中国艺术的认知维度,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全球表达能力和精神影响力。对于上海美术学院而言,“无问西东”既是艺术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创新的实验场。它标志着中国美术教育正从本土走向国际,从传统走向融合,从单一技艺训练走向学科交叉融合的培育路径。
在展览期间,还将举办高规格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公共教育活动。
展览时间及地点
2025年7月14日至9月14日(周二至周日 9:00-19:00)
意大利罗马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Moderna e Contemporanea ROMA
Viale delle Belle Arti,131,00197 Roma RM, Italy
展览架构
指导单位:
上海大学
主办单位:
上海美术学院
罗马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艺国际
支持单位:
意大利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罗马艺术大学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策展团队
总顾问:冯远
总策划:曾成钢、Renata Cristina Mazzantini
策展人:张晓凌、Gabriele Simongini
执行策展人:马琳、毛冬华
展览协调:宋刚、张修中
展览执行:牛晨光、郁竟成
展览设计:李明星
展览工作组:宋洁、潘敏晔、卢杨、王笛
参展艺术家
中方艺术家:
冯远、唐勇力、焦小健、姜建忠、曾成钢、王天德、丁乙、忻东旺、蔡广斌、李磊、翟庆喜、白璎、韦萍、毛冬华、丁蓓利、丁设、孙尧、肖敏、邱加、唐天衣、倪巍、金卿、周隽、高川、卫昆、张如怡、夏存、张升化、董亚媛、李智敏
意方艺术家:
Giacomo Balla (贾科莫·巴拉)、Carlo Carrà(卡洛·卡拉)、Umberto Boccioni(翁贝托·波丘尼)、Amedeo Modigliani(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Giorgio De Chirico(乔治·德·基里科)、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Lucio Fontana(卢齐欧·封塔纳)、Alberto Burri(阿尔贝托·布里)、Mario Schifano(马里奥·斯基法诺)、Jannis Kounellis(雅尼斯·库奈里斯)、Rudolf Stingel(鲁道夫·斯汀格尔)、Daniela De Lorenzo(丹妮埃拉·德·洛伦佐)、Maurizio Cattelan(毛里齐奥·卡特兰)、Song Gang(宋钢)、Emanuele Becheri(埃马努埃莱·贝凯里)、Davide Rivalta(达维德·里瓦尔塔)、Alessandro Piangiamore (亚历山德罗·皮安贾莫尔)
关于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是由上海美术学院自2021年发起的重要学术品牌展览项目,旨在通过持续性的国际艺术交流与跨文化策展实践,构建一个面向全球、开放多元的当代艺术平台。项目聚焦于不同文化语境中艺术语言的生成与转译,以展览为核心形式,辐射学术研讨、国际合作、公共教育等多个维度,探索当代艺术中身份建构、文化张力与精神共鸣的多重议题。
“无问西东”秉持“不问所出、共谋未来”的理念,在跨文化对话中书写文化身份,彰显文化主体性,并以此回应全球语境中艺术多样性、价值转译与知识生产的问题意识。自创立以来,展览已成功举办两届,先后邀请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与学者参与,逐步形成兼具东方思辨性与国际学术视野的策展方法与研究路径。
“无问西东”展览为重新理解中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动态参照,也为上海美术学院与国际、国内高等艺术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前瞻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与可能性。
关于意大利罗马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国家现当代美术馆(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Moderna e Contemporanea ROMA)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开馆于1883年,主要收藏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品,是意大利唯一一个完全致力于展览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国家博物馆。
美术馆收藏逾2万件艺术作品,涵盖19至21世纪的重要流派与经典之作,是意大利规模最大、馆藏最全的现代与当代艺术机构之一。其馆藏兼容并蓄,既有卡诺瓦、莫兰迪、德·基里科、乌贝托·博乔尼等意大利现代主义大师,也收藏克洛德·莫奈、保罗·塞尚、文森特·梵高、乔治·布拉克、马塞尔·杜尚、杰克逊·波洛克等国际艺术巨匠作品。在绘画、素描、雕塑和装置中,收藏的近万件作品表达了过去两个世纪的主要艺术潮流,从新古典主义到印象派,从分裂主义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先锋派,从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到20至40年代之间最引人注目的意大利艺术作品核心,从二十世纪的运动到所谓的罗马学派。另一个重要的核心包括二战后非正式时期的作品,包括波普艺术和贫穷艺术的作品。
关于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传承了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海派美术精神,195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1983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命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12月,正式挂牌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现任院长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
学院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艺术学、设计学、美术与书法、设计),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美术、艺术设计),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艺术学)。学院现有17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下设8个教学系、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个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研究院“上海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学院紧密围绕“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的办学理念,以“擎起‘新海派’旗帜,创造性继承申学传统,创新性发展海派文化,创意性提升上海人文”为使命,以“构建国际都市艺术中国坐标,深美中国”为愿景,为建设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