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上海美术学院喜获1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

创建时间:  2020/07/23  许萍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全国共计28项课题获得立项。在此次立项中,上海美术学院取得重大突破,喜获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
首席专家:李超   
李超,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2009年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奖·美术理论评论奖"。2018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海外收藏研究"。2020年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首席专家。主要学术成果有《上海油画史》、《中国早期油画史》、《中国现代油画史》、《中国近代外籍移民美术史》、《架上的缪斯》、《中国油画研究系列》、《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集成》、《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十讲》、《上海的客厅》等。
课题介绍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立项批准号20ZD15),责任单位为上海大学,首席专家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李超教授。该项目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方面的重要历史性突破。
重大课题"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的规划与实施,一定程度上了体现上海大学在美术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学术成果积累、特色方向凝练和前沿站位思考。其基于近代以来东西文化之间互相碰撞、交融、借鉴与对话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化发展主线;以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为主要时间跨度,以中国与欧洲、中国与亚洲、中国与美国为主要交流空间范围,以历史之物与艺术之物复合的理念关注其中所积淀的重要文献,完整地呈现相关文献的知识性(具有一定美术学知识内涵的内容)、记录性(以文字、符号、图像等指文献的记录手段和方式)、物质性(通过图书、期刊、画册、图录、教材等构成特定的物质形态),通过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中专业教学、国际展览、学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收藏等国际交流典型形态,相应形成五个子课题研究方向及内涵。
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本课题重点着力于:以系统的国际交流文献系统研究,夯实相关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基础研究,完善中国近现代美术中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前沿研究的学术体系;调整"西方冲击--东方回应"模式研究范式,形成东西方互渐影响、资源共生的问题导向,研究中注重国际交流的双向性与互补性文化融合问题,提升中国近现代美术在国际语境中的主动作用影响;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通过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的系统整理与专题研究,全方位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话过程中中国美术本体建构问题,并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致力于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美育和文化建设。由此形成本课题的三大特色:一,工具指南——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完整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的文献书目指南。系统地整理与编辑《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目录》,为广大读者、研究者和学术机构提供全面的研究指南。同时制作开放的电子数据库以方便使用;二,稀缺补白——经历历史中的炮火与动荡,相关文献存世情况堪忧,相关幸存的名家珍稀文献亟待发现和整理。包括:海外相关文化机构收藏的珍贵稀缺外文版文献、本土散佚的相关珍稀文献、相关美术史研究"补白"部分的珍贵文献。通过"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专题系列研究,整合学术资源,形成学术成果;三,前沿合作——促进与相关国内图书馆、档案馆、文史馆在近现代艺术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合作学术研究;立足上海,促进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艺术教育研究机构,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及相关历史文脉专史的合作研究;促进与国际相关美术馆、艺术院校在国际近现代美术文献收藏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学术合作研究。通过本课题的工作,建立有效的国际化合作机制,逐渐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近现代美术研究的学术高地。
"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重大课题的总体问题,就是要解答中国近现代美术如何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寻找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美术本体建构如何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完整的话语体系?——因此本课题研究就是围绕此总体问题提供工具、路径和资源。其一,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的研究,在于寻找文化历史中的资源,以建构应有的话语体系。系统性文献研究,是建立话语体系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元素;其二,由于历史原因所致艺术资源碎片化,造成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中的"失忆"问题。本课题进行的相关文献系统研究,形成连接中国与世界美术界的一个重要桥梁,促进国际优质艺术资源双向推进、引领话语权的学术平台建设;其三,通过数据库建设和馆藏建设,将相关文献作为重要的资源信息加以整合,以此树立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资源的形象,更好推进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以国际资源说好"中国故事"。
本课题以中国近现代美术本体建构为核心主题,运用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相关文献书目进行系统梳理。藉此对相关艺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研究这些文献的数量、规模和特点,进行系统的文献数据整理和资源运用专题研究;同时为学术界研究和社会美育工作,通过相关"苏醒"计划、"回家"计划、"再生"计划的实施,做好知识服务,促进国际近现代美术资源保护与转化。由此呈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学术团队,围绕"经典传承、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学院发展的核心思考:一,加强文献基础工作,促进中国美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知识服务。二,通过数据库与馆藏体系建设,实现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系统保护与有效转化。三,国际近现代优质艺术资源需要"双向推进",用国际资源说好中国美术故事。

上一条: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举办“海上明月共潮生 上海美术教育百年文脉”—— “四史”学习教育主题讲座

下一条: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举办“海上明月共潮生 上海美术教育百年文脉”—— “四史”学习教育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