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杭间,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国美美术博物馆名誉总馆长、包豪斯研究院院长,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曾任《装饰》杂志主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
杭间长期致力于工艺美术与设计史论研究,主持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中国工艺美学史》《中国传统工艺》《手艺的思想》《设计的善意》《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等著作;他主持整理出版了《中国传统工艺经典丛书》和《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思想系列丛书》。
近年来,他提出“设计的民主价值”“设计是生活启蒙”等思想,策划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国设计大展”“上海艺术设计展”等一系列重要的设计展览,以实践推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活动简介:
杭间教授探讨了设计、社会与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他首先引入了“乌托邦”和“异托邦”这两个概念,强调在当代设计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实践回应社会需求。杭间教授指出,包豪斯强调功能与工业化,旨在为大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用品,为后来的设计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讲座中,杭间教授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的城市建设,尤其是1927年至1937年间的“民国黄金十年”。“大上海计划”不仅是城市规划的尝试,更是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的深刻反思。杭间教授还分析了设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认为设计应关注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设计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对杭穉英和理查德·鲍立克的设计实践的分析,杭间教授展示了如何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以回应当代社会的需求,认为设计应当超越单纯的功能性,关注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总之,杭间教授的讲座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深入探讨了设计与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设计在提升生活品质和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