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启蒙与美育——清末民国的中国美术教育

创建时间:  2023/02/21  郑兴兰   浏览次数:   返回

报告人简介: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美术史论文章300多万字。出版《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等专著。主编《吴冠中全集·第4卷》《黄永玉全集·第2卷》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雕塑分卷)《翰墨流芳——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文选》《共和国美术记忆》等。曾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2003,巴黎)等。曾任第3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第11、12、13届全国美展评委,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评委,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担任中央美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活动简介:

清末民国美术教育的背景,是西方写实油画进入中国。本讲座介绍了明清时期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最初的发展历程,作为倡导新学、启迪民智的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写实油画开启了中国人观察、表现世界的新角度和新方法。从当时的图像和文献来看,20世纪初期中国写实绘画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科学与绘画关系密切;二是西画一经传入中国,即由中国画家在传统中国画基础上进行变通改良,走向中西融合之路。讲座概括地介绍了清末民国的美术教育情况,并从清末民初美术教育(1895—1918)、五四新文化时期美术教育(1919—1921),以及民国美术教育(1912—1949)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讲座梳理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并阐释了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深远影响。

上一条:中古入华粟特人墓石葬具图像解读及相关外来文化因素研究

下一条:环境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