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艺术奖暨论坛”于 2011年创立,是由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杂志与国际著名的公共艺术专业期刊《 Public Art Review》(美国)合作发起,该奖项已成为目前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构建了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吸纳了几十位国际专家,推介公共艺术优秀案例,引领世界公共艺术的话语权。
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是在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积极推进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例会。首次会议于2014年召开,已形成每年一次年会机制,未来将实现国际公共艺术协会推广全球公共艺术以及进行地方重塑实践的宗旨。
2017年,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总结三届国际公共艺术评审经验,分析未来的公共艺术发展趋势,围绕着公共艺术在各地区的发展趋势和公共艺术的研究方法这两大主题展开。来自15个国家与地区的26位研究人员、特邀评议员及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就艺术家实践、社区、机构和政府合作的对话、以“地方重塑”界定公共艺术的外延、公共艺术项目和社会凝聚、新政治时代下的在地性艺术、公共艺术在伊朗艺术作品中的作用等十几个议题进行发言。
2018年,召开的第四次研究员会议主题为“国际公共艺术的运作机制研讨”,主题诠释了公共艺术运作机制主要是指,公共艺术作品如何在城市、社区、乡村地方重塑中形成完善的“运行”和“操作”体系。主要包括“不同文化地区的公共艺术运作机制”、“不同地区“地方重塑”的文化在地性”这两个议题。
2019年,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公共艺术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于10月21日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参评的全球案例总共133个,分别来自大洋洲、东亚、中西南亚、欧亚、非洲、拉美及北美地区,专家评委们聚焦公共艺术的“地方重塑”价值取向,从全球133个案例中评选出了35个入围案例,最终产生7个优秀作品获奖,分别是:大洋洲的《皮肤与骨头》、东亚的《风中电话亭》、西中南亚的《卡拉奇的移动影院》、欧亚的《生物多样性之塔》、非洲的《感知》、拉丁美洲的《增添缺失》、北美的《酒店帝国:穿越纽约》,其中非洲的《感知》获得全球大奖。
2020年,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平行会议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线上会议将邀请来自全球七大洲的杰出研究员代表同步连线,用网络会议的形式,按地域分享最新的公共艺术案例研究及发展动态;线下会议将邀请来自中国公共艺术领域的杰出研究者或驻地中国的海外公共艺术研究者亲临青岛会场,分享最新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本次会议聚焦的议题包括滨水空间与城市更新、公共艺术运作机制、公共艺术教育、社区营造、公共艺术与乡村振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六个方面。网络参会人数达到五万。“今日头条”、“中国新闻周刊”、“大众日报”、 “浙江新闻”、 “央视频”、“美术报”、“海报新闻”、“观海新闻”、“西海岸传媒”等诸多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在开幕当天,“2020年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登上《今日头条》的热搜榜,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