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优质美育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副院长程雪松率学院教师团队,深入云南省昆明市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美育交流与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包括国画系主任贺戈箫、实验中心副主任陈光辉、教学管理中心王若诗。此次行程聚焦美育培育基地挂牌、写生基地考察、大中学教育协作,旨在推动沪滇美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深化艺术教育实践与创新注入新动能。

10月31日上午,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团队赴昆明市第一中学参加“美育培育基地”共建会议。昆明一中党委副书记张兴虎、艺术教育总监徐强、特色发展教育中心主任孙碧桧、艺术部主任孙峰等校领导热情接待并参与交流。
张兴虎副书记对上海美术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系统介绍了昆明市第一中学百余年办学历史中沉淀的艺术教育传统,从课程体系构建、特色社团建设到学生艺术成果展示,系统呈现了学校“以美润心、以艺育人”的实践成效。程雪松副院长围绕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成效等展开介绍,强调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的原则,打通人才培养的 “上下游”,共同打造高质量美育协同平台。

随后,在孙峰主任的陪同下,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团队参观了昆明一中校园环境,驻足学生美术作品展厅、专业画室与艺术活动空间,细致了解学校在美术课程分层设计、教学管理精细化推进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为后续美育交流与协作奠定了基础。

同日下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昆明市实验中学举行了 “美育培育基地” 共建会议,昆明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杨昆华、昆明市实验中学校长吕松、昆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张达平等热情接待了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团队。

会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程雪松和昆明市实验中学吕校长分别就高校与中学阶段的艺术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及学生发展路径作了系统介绍。双方一致认为,尽管教育阶段不同,但在“以美育人”的根本目标上高度契合,均致力于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理解力与创新思维。

与此同时,上海美术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陈光辉教授面向昆明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陶瓷艺术”的讲座,陈光辉教授以艺术史为脉络,融合陶瓷工艺技术与现代创作理念,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案例与自身创作实践,生动诠释了陶瓷艺术在材料运用、形态塑造与文化表达上的多元可能。从泥土的可塑性到火焰的偶然性,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学生们在互动环节踊跃提问,现场氛围热烈。

会后,双方教师共同参观了昆明市实验中学的校园,不仅观摩了中学美术课堂的日常教学实况,更与昆明市实验中学的教师们围绕“特色课程开发”与“艺术潜能发掘”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教学研讨,进一步促进美育理念的落地与深化。

11月1日,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团队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调研国画系写生基地,教师团队考察了学生的户外写生环境与创作条件,并参与现场作品点评与教学指导,强调艺术教育应扎根自然与人文现场,实现“课堂内外联动、教学创研一体”,写生基地的建设正是为了让学生走出画室、扎根生活,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在实践中提升创作能力。
此次云南之行,是上海美术学院主动延伸社会服务职能、推动优质美育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通过与昆明一中、昆明市实验中学共建美育培育基地,学院搭建起跨区域、跨学段的艺术教育协作平台,为中学艺术教育注入高校资源优势。通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写生基地调研,进一步强化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推动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此次跨区域美育交流与调研,不仅促进了沪滇两地艺术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更彰显了上海美术学院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的责任与担当。在美育普及与提升的道路上,沪滇双方将继续携手同行,以艺术为媒、以协作赋能,共绘新时代美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