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作为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高校的领航学院,其发展一直紧密围绕“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的办学理念,从组织架构、机制保障出发,以“以美育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坚持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理念,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深化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集于一体,以有说服力的语言增强对问题的阐释力,以课堂教育的时效性引发“课程思政”的深度思考,稳步推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国家和上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术、设计、建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分享的课程思政内容为设计系的《商业空间设计B》课程。
《商业空间设计》授课教师:
程雪松
一、课程简介
《商业空间设计B》课程旨在使学生对商业空间设计定位、基本定义、发展分类和未来趋势、基本社会功能和总体设计有基本认识。了解商业空间的流线组织、物品陈列、视觉标识、照明理念等内容。使学生基本掌握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手法、材料表现等,并能够完成相应的实践内容。通过实践完成新型商业空间的设计,能自觉融入大众消费心理,合理安排流线,有效陈列商品,把环境界面和货架展柜、商品导识等有机融合。能够绘制完整的设计图纸,并制作小型设计模型。结合以效果图、三视图、实物和PPT等方法,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意图。自觉从新零售视角考察大众消费文化中的商业空间,自觉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日常生活场景,服务百姓民生,挖掘具有情感黏性的体验社交内涵。
教学目标:
l 知识目标:使学生对商业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社会功能及总体设计流程有基本认识。强调文商结合;
l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围绕人的体验展开流线组织、物品陈列、视觉标识、照明技术等实践,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进行建模、渲染和虚拟演示,关注科艺融合;
l 价值目标:学生能从新零售视角考察商业空间,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大众消费场景,服务百姓民生,强调思政融入和产教融合,挖掘具有情感黏性的体验商业内涵。
图1 授课教师程雪松教授在上海书城点评学生作业
二、思政亮点
以“豫园老字号商铺”、“福州路书店”、“虹桥万科中心”等真实的商业环境改造为课题启发学生对于商业服务、文创产业状况的思考,深入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思政要素自然融入。过去《商业空间设计B》课程思政介入较少,或者结合较为生硬,现在发动学生对于当下实体商业、尤其是文化商业经营状况的思考,站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和“新消费新零售”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未来的商业体验,提升商业服务,打造民族商业品牌,凸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且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都是由此话题可以展开的思政要素,从而体现价值引领。
(1)从“新零售”的讨论引发对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思考;
(2)从“上海文创50条”讨论引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考;
(3)从商业空间谈到服务设计,强调设计服务百姓民生;
(4)从设计制图谈到设计师的职业身份、社会角色和工匠精神培育;
(5)从商业空间设计和运营,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图2 2017级-2019级 学生作品
三、教学内容解析与组织实施
1.教学内容解析
重点问题:
(1)如何挖掘思政要素,体现价值引领:从《消费社会》等经典著作谈起,不局限于商品展示,而是拓展至后消费时代生活方式建构,要求学生把握时代脉搏,确立文化自信;
(2)如何设计课题挑战度,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课题设置需考虑商业和审美之间的微妙平衡。知识内容超出课时容量,学生需利用大量课外时间自学和实践;
(3)如何实现产教融合,突出课题实战性和高阶性:直面经济战场和行业需求设计课题,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学生具备从二维图纸向三维模型和四维漫游提升的实战能力;
(4)如何完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设置消费文化、展台展架、照明设计、分析图表达等中间环节,最终落实于“商业环境微更新”目标,围绕“创意、表达、完成度、经济性、答辩效果”等关键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创新:
(1)理念创新:艺术观念与技术路径协同培养
商业空间有环境艺术的观念性和表达性,又有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和逻辑性,课程强化科艺融合、产教结合;
(2)方法创新:与不同行业导师协同教学
邀请不同行业导师(设计师、商业空间经营者、经济学家等)把最前沿、生动和多元的行业信息跟学生分享;
(3)思政创新: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协同
国际变局下思政有机融入,强调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变革,强调新零售视野下的商业更新,构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4)场景创新:多样态教学场景协同
改造现场、展厅和线上课堂等不同场景教学拓展学生多维认知;
(5)评价创新:不同展览环境助力成果表达
教师、设计师、经营者、使用者等多方参与结课评价,以展览促教学,学生通过参展、参赛获取反馈,持续改进作品;
(6)流程创新:多环节联动形成教学闭环
翻转课堂、在地调研、探索性实验、图纸绘制、成果制作、评图和展览等多种教学环节联动,学生形成清晰连贯的学习体验。
2.课程组织与实施
(1)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多种现代生活场景下商业空间设计的艺术和技术要素为基础,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除了传统的商业空间认知、设计和表现内容以外,还增加了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新零售商业(生态性、无界化、智慧型、体验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文化+商业的复合体验形态等前沿内容。
(2)项目设计:如豫园老字号商铺改造、福州路书店改造、虹桥万科商业环境微更新等。借鉴管理学战略结构思维和服务设计“双钻”理论,从案例调研(定义问题)、问题穷举(结构化分析)、发散演绎(假设)、定稿表现(验证)、展览制作(成果)等五个层次展开研究。
(3)组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前、课中、课后多阶段进行具体实施。
课前学生围绕问题大量检索资料,获取知识和信息;
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调研,学生产生疑问,围绕问题和案例进行互动研讨;
图3-1 2017-2019级学生在豫园、福州路、虹桥万科中心调研
课后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完成研究作业;
图3-2 设计师和经济学家讲座现场
课后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完成研究作业;
图3-3 学生中期汇报与教师点评
结课时教师和企业导师建立导师组,对学生作业点评、打分;
图3-4 邀请行业导师组点评学生作品
结课后,借助展览平台让学生作品和普通市民“相遇”,学生自行导览,听取意见、记录反馈并持续改进。
图3-5 2017—2019级学生进行作品导览
四、课程所获荣誉及学生获奖情况
课程所获荣誉、称号:
l 2021年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市级);
l 2021年上海高等学校重点本科课程立项(市级);
l 2020年首届上海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正高组)。
课程学生获奖情况:
2017级
l 张金渠 乔玥莹 《丽云阁扇庄》更新项目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市级立项;
l 严莹 达天予 陈一欣 王雨薇 《上海筷子店》更新项目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校级立项;
2018级
l 郞郭彬 倪晓慧 作品《“互联网+实体书店运营新方案”》获得“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互联网+文创类三等奖;
l 郞郭彬 倪晓慧 胡玉叶 《“互联网+实体书店运营新方案”》项目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市级立项;
l 张彦文、陈馨仪 作品《萦耳书局——上海外文书店改造》入围 “广联达之星”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l 张艾琦、冉珂欣 作品《书回——上海古籍书店改造设计》 入选“有温度的设计”——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暨‘2010上海世博会’十周年创意设计作品展";
2019级
l 瞿文韵 张馨漫 作品《光祈》入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创意环境);
l 钱艺璇 褚阳宇 作品《棋·遇》入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创意环境);
图4 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五、课程代表性学生作品
图5-1 《壹双》KT板 A0 达天予 虞文昕
图5-2 《丽云阁扇庄》 KT板 A0 程源 史靖
图5-3 《书回》KT板A0 冉珂欣 张艾琦
图5-4 《上海古籍书店一站式体验中心》 KT板 A0 顾佳瑜 吴欣语
图5-5 《棋遇》 KT板 A0 钱艺璇 褚阳宇
图5-6 《光祈》KT板 A0 翟文韵 张馨漫
图5-7 《栖巢》 KT板 A0 王子杰